看完標題了嗎?先不急著回答。我們先把問題問的更廣泛一點:你會推薦什麼人要「運動」?
我們都知道「運動」對身體健康很有幫助,也都認同還可以運動是種福氣,別等到想運動了,但身體卻不能動的那個時候。對於某些人,你是否也曾覺得「你應該要開始運動了啦,你都已經OOO而且還XXX了,再不運動要等著以後找醫生嗎?」;又或者「我覺得你應該不要亂嘗試這樣的飲食了啦,你都已經OOO而且還XXX了,你應該要靠運動吧?」;當然也可能是「不要一有空就關在家裡打電動,你應該要多運動,培養好的運動習慣吧!」;一定還有許多例子,你還遇過什麼狀態會讓你要鼓勵他人運動呢?
大家來聽聽看,我自己從學員那聽到哪些例子:
例子一、擔心年邁的老爸逐漸的退化
學員阿娟和我說道:
「我爸爸以前是做黑手的,以前工作久蹲就容易有膝蓋不舒服了,現在退休,就只是在家與朋友喝茶、聊天。
我看爸爸身體狀況變差,告訴他現在退休了就多運動吧,但是爸爸總說走路會累、
下半身無力、膝蓋會痠,所以不想運動。帶去看醫生,醫生說骨頭沒事,告誡爸爸說要多動但不要太累。
只是爸爸只要一想到運動就覺得累,也常常貼痠痛藥布說有痠痛就要多休息,我擔心他再不動、以後就真的不能動了!」
—聽到這裡,如果你是阿娟的教練,你會和阿娟說什麼呢?
我聽完了阿娟的描述,我和阿娟回應著:「如果是我爸爸,我也一定和你一樣擔心,我也可以感受那種看著親人老化、
退化卻一籌莫展的擔憂。但你已經一再鼓勵爸爸運動了,你覺得他為什麼會動不起來嗎?」
阿娟皺了眉頭、頭偏了一邊思索著,並以不太確定的語氣說著:「我在想爸爸會不會是太懶惰了,畢竟他以前工作勞動量很高,…
可是如果爸爸個性懶惰,那他以前怎麼會這麼拼命工作?可是帶爸爸去柴山走走,才走半小時他就喊腿痠、腰痠,就不想再往上走了…
教練你覺得呢?」
我沒有直接回答阿娟,我繼續問她:「你覺得爸爸目前在運動上有成就感嗎?」
阿娟說:「我想…應該是沒有成就感的,上次爬柴山主要是靠著小孩子拉著阿公一起去的,我同時也利誘爸爸說爬完要一起去吃餐廳」
我說:「原來如此。阿娟,我們來想想看,為什麼你會想要上教練課呢?而且你又是再次續課了。」
阿娟開心地回應:「因為教練教的很好啊,原本只是想要產後瘦身而已,現在不只瘦了,連體態、力量、精神都好多了,你也知道我工作勞動量大,早期過勞容易不舒服的地方,教練循序漸進幫我調整發力,現在核心、下半身的力量都發得出來,動起來真的輕鬆很多!」
我反問阿娟說:「那麼在還沒上教練課以前,你當時要求自己常去跑步、跳有氧,當時那樣的運動能帶給你現在的成果嗎?」
阿娟說:「沒辦法的,那時候逼著自己要運動,但下班後就好累,動完後隔天上班就感覺沒有恢復,
強迫自己要有意志力但一點也沒成就感,就這樣搞了快一年,最後才聽同事介紹才過來這裡找教練的。」
聽到這裡,我笑笑地問著阿娟:「你經歷了強迫自己運動,也經歷了由教練循序漸進地規劃訓練課程,你會想要爸爸,
獲得前段的經歷呢?還是後面的經歷呢?」
阿娟恍然大悟,慢慢的說著:「教練,我懂你的意思了!現在的爸爸就像以前的我,長期的勞動讓身體的動作是不好的,
強迫運動會讓身體依賴原本失衡的功能,反而讓運動成為壓力而且修復不佳。爸爸絕對需要運動,但現在要先學會使用身體,
我應該要讓爸爸先從訓練開始的……,對了!教練,你還有空檔帶我爸爸的上課嗎?」
我回覆阿娟:「阿娟,你仔細聽哦。爸爸之所以需要依身體功能設計改善計畫,不單純為了循序漸進,還有一點很重要,
要讓爸爸有『成就感』,成就感來自上課的學習讓疼痛減緩、讓身體更有力量、讓自己知道正走在計畫上,簡單來說,
一旦爸爸看到進步、看到計劃,而過程是舒服的、不感覺到壓力的,就會感到成就和安心。」
看完上面的故事,我們來想想看。關於那些你特別愛護的親人、朋友,你看到他們正處在不夠健康的狀態,
於是讓你「特別想要推薦他們運動」,但由於他們正處在不夠健康的狀態,對於運動若是埋頭苦幹,是可能沒有成就感的!
此時最需要專家(教練、營養師)來協助設計訓練計畫、營養計畫,從計畫中體驗身體越來越進步的喜悅,成就、健康、
幸福就會多個願望一次滿足。